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马心依 通讯员 高丽新)近年来,双滦区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三个维度”为发力点,创新实践路径,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民族团结进步新格局。通过深耕文化浸润、覆盖全龄教育、织密多元阵地网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走深走实。
文化阵地常态化,厚植团结根基。双滦区建成“民族文化体验中心”,常态化开展艺润轩书画手工装裱、冰玉剪纸等非遗传承活动,让各民族群众在体验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认同;建立“石榴籽联心站”,常态化开展跨民族互帮互助活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民族团结工作落到实处;连续六年举办“民族文化嘉年华”,通过美食展、歌舞演出等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动局面,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荣誉称号。
教育模式精准化,覆盖全龄群体。针对幼儿群体,以绘画、舞蹈等具象化方式启蒙,通过“童画绘团结”等活动,让幼儿在直观体验中感受各民族文化魅力,初步建立民族团结概念;对青少年群体,以诵读、实践等参与式方式深化教育,通过“童声诵团结”“小小宣传员”等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老年群体,则以关怀、互动等情感式方式巩固,通过走访慰问、文化交流等活动,让老年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情感共鸣中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阵地建设多元化,构建立体网络。双滦区构建“校园+社区+文化阵地”的立体教育网络,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浸润有机结合。在校园,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社区,依托“石榴籽联心站”“民族文化体验中心”等阵地,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在文化阵地,通过举办展览、演出,展示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形成“时时可学、处处可感”的团结氛围。
今后,双滦区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系列主题教育,创新工作模式,深度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常态化开展多元文化交流与互助活动。一方面,丰富校园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团结种子;另一方面,深化社区文化服务,凝聚邻里和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