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陈志洋 通讯员 管陈子 闫明)4月2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承德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宽城板栗申遗推进高质量发展专场获悉,宽城满族自治县按照县域实际,因地制宜,在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上持续发力,聚焦板栗特色产业,全面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板栗产业高质量发展,“世界板栗在中国,中国板栗在宽城”的品牌逐渐叫响。
图为发布会现场。
组织、立法、经费三重保障,勾勒板栗发展清晰脉络。宽城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倾力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在组织架构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保护与利用领导小组”,并在县农业农村局下设专班,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在立法层面,编制《板栗产业 2024 - 2028 年五年发展规划》,同步起草《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条例》,为产业前行筑牢法治根基。同时,县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项用于板栗产业的品牌奖补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奖补,以扶持板栗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筹资500余万元在关键节点和核心区进行打造,扎实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
基地、科技、链条协同升级,夯实板栗产业坚实根基。在保持80万亩板栗种植面积不动摇的基础上,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有机板栗生产基地10万亩、国际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新申报板栗绿色认证8200亩,提质增效20万亩。宽城板栗2003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成功注册了“宽城板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产品先后通过了HACCP、ISO9001、英国BRC等多个国家多项权威认证。宽城围绕板栗产业“接二连三”,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目前,共发展板栗生产加工储存企业66家,产品涵盖板栗、山楂、蜂蜜、冻干食品四大系列60余种产品,远销美、德、日、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县内、国内、业内多点发力,品牌效益日益突出。完成“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LOGO、卡通形象、广告语征集和广告牌、宣传片制作。印制《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宣传册、《农业文化遗产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在《人民日报》国际版、经济日报发表相关报道,宣传片在天安门地铁通道播放,歌曲《一眼千年》已制作完成,纪录片《田园里的文化遗产》完成拍摄,即将播出。持续强化与科研院校合作纽带先后组织中央民族大学等多家高校进行专题研学,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开展院校共建合作,推广板栗轮替更新技术、并展展多项科研合作。共培训专业人才400名,建立农业科技园区1个、科创平台6个、形成核心技术10项,用科技为农业发展赋能。
下一步,宽城将进一步讲好板栗故事、加强交流合作,助力遗产传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