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秦博文 缪运)“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承德护理职业学院2022级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刘浩然的经历,是学院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体现。通过“泰康班暨提前就业班”,他在校期间即取得教育部1+X老年照护、人社部养老护理员等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习期间已能熟练操作智能康养设备,并以“准员工”身份提前锁定泰康之家岗位,实现了从学习到就业的“无缝衔接”。学院打破传统护理教育“重临床、轻康养、缺智能”的局限,以护理专业群为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从“单一输出”到“全周期覆盖”
学院以护理专业为引领,整合助产、老年保健与管理、生殖健康管理等专业,构建覆盖“孕—产—护—养”全生命周期的专业集群,精准对接京津冀妇幼保健、智慧养老、生殖健康等领域岗位需求。“过去培养方向偏窄,如今学生既能进入医疗机构,也能胜任康养机构、母婴中心、社区服务等多类岗位,就业路径显著拓宽。”护理专业群负责人秦博文介绍。
课程体系同步升级。对接行业标准和产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淘汰与产业脱节课程,新增《智慧护理》《智能康养设备应用》《健康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构建“预防—诊疗—康复—照护”全链条实践教学体系;对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实现“课证融通、技岗一致”。学院院长单伟颖带领团队建设的《老年护理》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
推动“教学场景”与“岗位现场”合一
为破解校企合作“表面化”问题,学院牵头组建“京津冀康养人才产教协同联盟”,联合泰康之家等20余家优质企业、行业协会,实施“政、效、企、行”联动机制,共建覆盖临床护理、智慧康养、社区照护的实训实习矩阵,实现“教室与岗位一体、学习与工作同步”,形成“专业共建、师资共培、人才共育、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深度融合格局。
通过“冠名班” “提前就业班”等多元模式,实现“一企一策”定制化培养。同步推行“现代学徒制”,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担任导师,实施拜师仪式、模块化教学、企业专家进课堂、专兼职教师“同上一堂课”等举措,实现“课堂即岗位、教学即实操”。
四阶段工学交替,实现“毕业即胜任”
构建“大一基础训练——大二企业见习——大三临床实习——预就业”四阶段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合作基地实习即为“准员工”身份,入职适应周期缩短近50%。
同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教师定期进入临床一线实践,将智能输液报警系统等新技术、新规范及时融入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不滞后、不离线”。团队教师李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照护赛项金牌选手。
拓展服务能级,从“人才输送”走向“产业赋能”
近年来,学院累计为京津冀康养产业输送近3000名毕业生,北京阜外医院、泰康之家、北京首开寸草等优质机构毕业生利用率高。毕业生获证率(执业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达100%,双证、三证率达7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
学院依托“京津冀康养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为区域康养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定制专项培训,助力机构员工技能提升。牵头研发“银龄守护智能看护平台”等系统,落地当地医养机构,为区域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撑。
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承德范式”
下一步,学院将加快建设AI护理模拟实训系统,推动教学场景智慧化升级;联合更多三甲医院与康养机构共建“产业学院”,深化跨区域校企协同,持续输出护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承德经验”。